专家建议

    职业院校制订“十五五”规划需精准剖析四个维度

    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15日 信息来源:  浏览次数:[]

    一、把握政策导向,借政策东风,明发展航向

    职教政策是职教发展的强劲东风,为职业院校前行指引着明确航向。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》《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,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。职业院校应深入研读政策内涵,将政策精神切实融入办学实践,做到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从“双高计划”到“职教本科”建设,从“岗课赛证”融通到“职教出海”战略,从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到职教“101 工程”,每一项政策都蕴含着职业院校发展的宝贵机遇。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主动调整办学层次,优化专业布局,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。

    地方政策是职业院校扎根生长的肥沃土壤。职业院校需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政策,深入了解地方“十四五”规划中的重点产业方向,如智能制造、新能源、高端材料等前沿领域。依据区域产业需求,及时增设相关专业,培养契合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同时,职业院校还应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如乡村振兴、城市更新等重要领域,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唯有如此,职业院校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发挥关键作用,实现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、协同共进。

    政策并非一成不变,职业院校需时刻保持敏锐的政策洞察力,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变化,及时调整发展策略。在政策的东风中,职业院校既要敢于乘风破浪、开拓进取,又要善于审时度势、精准把握,确保发展方向正确无误,行稳致远。

    二、适应产业需求,跟产业潮流,育工匠之才

    产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,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。在“十五五”期间,职业院校需紧跟产业潮流,着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工匠人才,承担起支撑区域产业集群布局的重任。

    当前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兴起,为职业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职业院校应适时优化专业布局,将新兴技术深度融入课程体系,开设相关专业课程,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出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匠人才。

    产业升级是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重要风向标。职业院校需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依据区域产业变化及时优化专业设置。淘汰落后专业,增设新兴专业,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、无缝对接。同时,职业院校还需深化产教融合,与龙头企业携手共建产业学院、实训基地,推动产教科深度融合。让师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践,在实践中不断成长,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需求,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。

    就业市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。职业院校需密切跟踪毕业生就业去向,深入分析就业市场反馈信息,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规模与培养方向。加强职业规划教育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,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。只有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职业院校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    三、透析院校基础,查自身家底,定科学方略

    院校基础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坚实根基,是制定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重要依据。职业院校需全面评估自身发展基础,摸清家底,明确优势与不足,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、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。

    职业院校需回顾“十四五”期间的发展历程,认真总结经验教训,深入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、师资队伍的结构与能力、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情况。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,如专业结构是否合理、师资实践能力能否适应产业发展需求、校企合作是否存在形式化倾向等,并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,努力破解学校发展瓶颈。

   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,职业院校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办学特色。是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,打造“人才培养高地、技术创新中心、社会服务基地”,还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,提升办学层次?职业院校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国家战略需求,做出审慎明智的选择。同时,职业院校还需设定“十五五”期间的总体目标,如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、提升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、扩大社会服务规模等。这些目标就是职业院校未来五年的奋斗方向,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指引。

    目标确定后,职业院校需将其分解为具体任务,制定详细的实施路径。从专业群建设到师资队伍能力提升,从校企合作深化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,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到治理能力提升,每一项任务都需明确责任主体、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规划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    四、强化资源保障,强发展根基,促高质量发展

    资源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,是推动“十五五”规划实施的动力源泉。职业院校需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办学能力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   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资源。要着力优化“双师型”团队结构,打造一支“结构合理、技艺精湛”的高水平双师队伍。实施“教师企业实践计划”,让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,了解行业最新动态,提升实践教学能力。引进企业技术骨干、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,建设“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。同时,职业院校还需完善教师职称评审、绩效考核机制,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,让教师在教学与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。

    实训基地与教学资源是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。要有计划、有步骤地适时更新实训设备,满足新技术教学需求。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,降低实训成本,提高教学效率。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,如在线课程、虚拟仿真资源等,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。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资源中学习,提升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。

    资金是职业院校发展的血液。职业院校需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,加强预算绩效管理,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。争取政府专项债券、社会捐赠,探索“校企合作 + 产业反哺”办学模式,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。同时,职业院校还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,针对政策风险、市场风险等制定应对策略,确保资金安全,保障规划平稳推进。

    治理能力是职业院校发展的软实力,也是核心竞争力。要推进院系两级管理,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,建立“放管服”改革机制。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,建立规划实施督导组,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与评估。将规划目标纳入学校章程,明确部门职责与考核标准,确保规划有效实施。加强智慧教学与虚拟实训建设,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,建设数据驱动决策系统,实时跟踪规划实施进度,及时调整策略。

    “十五五”规划,是职业院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。职业院校要在政策的东风中借势而为,明确发展方向;在产业的潮流中紧跟步伐,培育工匠人才;要查清自身家底,定好发展方略;强基固本,促进高质量发展。唯有如此,职业院校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,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(原文登于《中国教育报》)
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简介:吴树罡:系滨州职业学院教授    刘昕: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产业研究院院长




    上一条:以“六大特质”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
    下一条: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

    关闭